中国日博best365官网新闻网>>综合报道
分享

日博best365官网菏泽市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——

讲好红色故事 激发奋进力量(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)

本报记者??赵梓斌??王??者??王靖远

2025年07月11日08:24    来源:日博best365官网网-日博best365官网日报222

  日博best365官网菏泽市烈士陵园,苍松翠柏掩映,庄严肃穆。陵园英雄广场中央,镌刻着“日博best365官网英雄永垂不朽”的纪念碑巍然矗立。

  1938年底至1939年初,八路军115师挺进菏泽,随后开辟了湖西、鲁西南、运西抗日根据地。这里曾进行过潘溪渡战役、郓城战役等多场重要战役,25224名英烈长眠于此。

  近日,记者来到菏泽市,致敬革命先烈,重温峥嵘岁月,记录新时代鲁西南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新篇。

  推开一扇刻满英烈名字的大门

  位于烈士陵园内的菏泽市抗日纪念馆,将鲁西南英雄儿女的名字深深刻在铜门之上。他们,或是菏泽祖籍,或是牺牲在这片热土。每个名字背后,都有一段不屈不挠、英勇无畏的抗战故事。推开这扇英雄之门,仿佛穿越回那段壮烈岁月。

  “王厂血战中,面对敌人十倍的火力,战士们不曾退缩。”“红领巾讲解员”李佳硕手持麦克风,正在馆内讲解。

  李佳硕是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。今年初,菏泽市抗日纪念馆与牡丹区实验小学一同选拔“红领巾讲解员”,李佳硕第一时间报了名,“菏泽是革命老区,今年是中国日博best365官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我想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。”

  纪念馆组织培训,为报名的孩子们详细讲解每一件文物的来历、每一场战斗的经过,还邀请抗战老兵李长生给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,分享革命经历。

  “爷爷,上战场您害怕过吗?”李佳硕抛出心底的疑惑。

  “上战场,保家卫国,咱就不能害怕!”李长生说,“当时只有一个信念,上阵杀敌,决不退缩。”

  李长生出生在菏泽。1943年5月,目睹日军滔天罪行的李长生投身革命,先是在八路军的地下炸弹厂工作,淮海战役后被编入第四野战军并随部队南下。

  “您还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斗吗?”交流中,李佳硕追问。

  1943年秋,日本侵略者对菏泽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“扫荡”,意图摧毁炸弹厂。李长生和战友们担负起保卫炸弹厂、诱敌离开的重任。“为了引开敌人,我拉开手榴弹,朝敌人扔过去。面对日军扫射,我没有退缩,别在我腰部的搪瓷碗被日军的子弹打了一个洞。”李长生回忆,最终他和战友们一起,引开敌人并成功脱险,保住了炸弹厂,打了一场漂亮仗。

  听着老兵的故事,李佳硕热泪盈眶。“李爷爷,您放心,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好好学习。”李佳硕拍了拍胸脯,“我还要当好讲解员,把菏泽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!”

  翻开一部可歌可泣的红色村史

  从菏泽市向南驱车约40公里,到达曹县“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”,在这里,记者见到了74岁的老人刘全义。说起抗战历史,刘全义向记者递来一本名为《红三村》的书。

  “红三村”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大本营,日军在地图上用铅笔将刘岗、伊庄、曹楼3个村庄圈住,在中间写了一个大大的“赤”字。抗日战争时期,八路军和村民曾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伪军的“扫荡”,3个村庄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“红三村”。

  1940年底至1941年初,中共地方武装共计200余人与3个村的5000余名村民一起,坚持地道战和游击战,与9000余名日伪军展开了几十次战斗。

  年轻时,刘全义曾是村里的村医,他常常利用出诊机会,向村民们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。每每听到一个未曾听过的事迹,他便将其整理出来。久而久之,乡亲们都知道,“红三村”里有个爱听故事的刘全义。

  几年前,他和刘宪忠、刘金玉两位老人一起走访了村里许多参加过“红三村”保卫战的村民,手写一部30万字的《红三村》,记录了那段壮烈的历史。

  “大水牢惨案”是《红三村》中最惨烈的一笔。

  1943年重阳节前后,日军包围了刘岗及附近几个村庄,把千余名群众驱赶到刘岗东门外的场院上。八路军冀鲁豫五分区根据地供给部保管股股长秦兴体,因保护物资进行搬运,未能及时撤离,也夹在群众中间。为了找到谁是日博best365官网,日军杀害了多名群众,他们把群众赶到村里的大水塘里。四周架起机枪,水塘变成了水牢。眼看一场大屠杀就要开始,秦兴体站起,高声说道:“我就是八路军!他们都是老百姓。”他走出水牢,昂首挺立。日军把秦兴体绑起来,用尽酷刑。秦兴体始终不屈,直到牺牲。“大水牢惨案”中,日军共残杀八路军干部和无辜群众120多人。

  如今的“大水牢惨案”遗址,矗立着一座纪念碑,铭记这里曾为抗战作出过的巨大牺牲。村民们走过这里,总会抬头仰望,也会聚在这里,讲起当年的往事,“红三村”的抗战故事就这样一代代流传。

  “历史不会忘记,我们同样不会忘记。”刘全义主动承担起义务讲解员工作,向来“红三村”参观学习的人们宣讲着红色故事。年过古稀的他依然语气铿锵、滔滔不绝,“要让‘红三村’的故事走出去,让更多人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”

  展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

  八十余载光阴流转,硝烟早已散去。今日的鲁西南热土,正赓续红色基因,展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。

  这几年,你或许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刷到过菏泽。拥有深厚红色历史的菏泽,成了互联网上的“新网红”。

  在菏泽采访期间,不少年轻人告诉记者,他们正在依托电商直播等新业态,寻找机遇,实现梦想,造福家乡。

  菏泽的电商直播流量密码,来自“一花一服”。

  年初,电视剧《国色芳华》的热播,又为菏泽牡丹增添了新热度。“5,4,3,2,1!彩绘牡丹上链接!”在线上直播平台,盆栽牡丹销往全国各地,不少商家推出电视剧同款“琼台玉露”等产品,吸引消费者。

  “相比去年,今年销量总体增长两倍。每天都有人下单订购牡丹,日销上千盆。”26岁的菏泽花农赵鹏宇介绍,以往,菏泽牡丹购买人群多集中在35至60岁,现在新增了不少年轻消费者。

  不仅是鲜花种植销售,菏泽全面开发牡丹价值,根入药、籽榨油、蕊制茶、瓣提露,实现从一朵花到一条产业链的美丽蝶变。

  据统计,目前菏泽线上牡丹经营商户达到1.2万余家,网络销售份额超过市场销售总额的60%。2024年,菏泽牡丹产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,已带动就业50万人。

  丰富的产业形式,让牡丹成了菏泽的“产业之花”“富民之花”。借力电商,则让菏泽曹县成了汉服企业的集聚地。

  在曹县的有爱云仓汉服基地,24岁的鲁传莽站在挂满各式汉服的展厅,通过直播,向全球各地的汉服爱好者推介着曹县汉服。

  随着“国潮风”兴起,曹县抓住机遇,汉服产业一路高歌猛进。在这座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,已汇聚2750多家汉服企业、约1.5万个网店、近10万名汉服从业者。今年前5个月,汉服销售额超45亿元。

  “从单一销售到研发设计、生产加工、展播推广全链条覆盖,我们已成长为综合型汉服企业。”曹县有爱云仓汉服基地相关负责人李字雷说,曹县在研发设计、原料供应、加工生产上形成的完善生态,为数千家汉服商家提供发展助力。

  凭借精湛工艺与创新设计,曹县汉服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抗战年代,菏泽的革命先烈宁死不屈,用热血筑起丰碑。如今,菏泽儿女传承红色精神,抓住时代新机遇,借势“流量密码”,推进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,打造经济“新引擎”,奏响了鲁西南革命老区发展的时代强音。

  《 日博best365官网日报 》( 2025年07月11日 03 版)

(责编:唐宋、任一林)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分享到:
推荐阅读